寫字樓裡聽到最多的就是抱怨,大到領導下達的任務指標重了,分配不公平了,承諾的提成不兌現了,加班沒有加班費了;小到巴士晚了,電梯壞了,的士不好打了,某商品的打折期過去了,等等。


 


  人都是喜歡抱怨的,比如去參加婚禮,沒有哪位會對酒席表示滿意,都是挑剔的居多。特別是對寫字樓的白領來說,抱怨不僅是一種宣洩方式,往往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領導是不喜歡別人抱怨的。筆者曾經聽某公司老總說過, 「沒有什麼是能夠靠抱怨得到的」,當時真有大徹大悟,醍醐灌頂之感。但後來發現,這位老總的確不喜歡員工抱怨企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


 


  別人不喜歡您抱怨,所以要您讀《拒絕借口》、《細節決定成敗》諸如此類的書。這些書的作者告訴您,細節很重要,航天飛機的失敗是因為一個小數點,加拿大魁北克鐵橋的倒塌是因為一個小零件。但咱們看到更多的是,大多數企業的轟然倒下是因為決策錯誤……


 


  但抱怨的確沒有意義。試想,抱怨者敢不敢來上一句「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多數不敢。如果沒有博弈的本錢而只能抱怨的話,那就活該了。所以,管理者不怕抱怨的人,因為「沒有什麼是能夠靠抱怨得到的」。


 


  亞科卡為福特汽車立下汗馬功勞,卻被炒了魷魚。亞科卡沒有一句抱怨,重振了克萊斯勒。還是那句話「沒有什麼是能夠靠抱怨得到的」。


 


  當然,職場上的抱怨不僅僅是一種表現,而是心態,可怕的是抱怨後面的心態。


 


  在證券行當年頭長了,看到頗多眾生相,有這樣一種感覺,抱怨越多離財富越遠。


 


  某炒股的朋友時常跟我說,××企業出事了,××高管跑了,××被雙規了,說完之後便是抱怨,市場如何的混亂,企業如何昧良心,大股東如何心黑,慷慨陳詞,頭頭是道,而大義凜然的憤慨中卻總讓人感覺摻雜著自家虧損的忿懣和委屈。


 


  但憤怒只能出詩人,出不了成功的投資者。抱怨只能讓您的心態更壞,而壞心態讓您的處境更壞,於是就發出更多的抱怨。情緒影響心態,心態影響行動,行動再反過來影響情緒———就這樣因果循環,永無了期。


 


  這就像唱戲的和聽戲的。


 


  過去唱戲的風度多與其行當有關。同樣是男的,唱黑頭的氣宇軒昂,聲如洪鐘;唱旦角兒的走起路來風擺楊柳,帶幾分女氣;唱老生的沉穩老到;唱小生的瀟灑飄逸———長期的職業給性格、行為舉止都打上了烙印。


 


  看戲的也一樣,如果您不看喜劇,只看悲劇,京戲裡的《竇娥冤》、《趙氏孤兒》,莎劇裡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奧賽羅》、《哈姆雷特》,會怎樣?肯定一天到晚沒個笑模樣,一副悲天憫人的表情。


 


  那麼抱怨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抱怨會給人打上怎樣的烙印?


 


  再說件小事兒吧,「非典」初期,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怨天尤人。而我的一個同學卻在別人都在抱怨的時候發現了商機,進了一批藥品和口罩,既是為國紓難,為民解憂,自己個兒還賺了一筆。


 


  回過頭來想想,每天看證券報,看什麼?如果滿眼都是st朝華的資金黑洞、格林柯爾的胡作非為,看到的都是哪個銀行的××攜款而逃,××資本玩家又玩兒穿幫了,××拒付對價了,您會覺得市場是醜惡的,充滿欺詐的,到處是陷阱。然後把自己的虧損都歸結到種種黑幕上去,結果就是自己沒錯,錯了的是市場,是這個世界。


 


  如果您看的是上市公司版的調研報告、日積月累,就可能成為上市公司活字典;如果看看財富版,可能會在潛移默化中把自己的投資理念牽到正道上去;如果您看看經濟理論版,慢慢地可能對經濟政策有一種神奇的直覺;即使看那些揭開黑幕的報道,有人會因此警覺,避開陷阱,而有人會一邊抱怨,一邊重蹈覆轍。


 


  當您用積極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是積極的,您也是積極的;當您用消極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依然是積極的,但您是消極的,您的結果是消極的。


 


  講一個故事,蘇東坡問好友佛印,我在你眼中是何法身?佛印答曰「是佛」。佛印照葫蘆畫瓢地反問,蘇東坡卻回答「是糞」。回家後,洋洋得意的蘇東坡被蘇小妹潑了一瓢冷水,「本心是佛,看人是佛,看人是糞,本心是……」


 


  的確,「沒有什麼是能夠靠抱怨得到的」,您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取決於您用怎樣的眼光看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urphywu1206 的頭像
    murphywu1206

    生門古法洗髓功

    murphywu1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