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心壞嘸人知」,胸悶、心絞痛、無症狀缺氧…都是冠狀動脈疾病的可能表現,尤其運動後胸口悶,休息就恢復,這是典型的心絞痛表現,千萬別輕忽、置之不理,當「心」抗議,恐怕將陷入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等危機。
什麼是冠狀動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修豪表示,冠狀動脈為供應心臟肌肉血液的血管,心臟主要的冠狀動脈有三條,包括左前降枝、左迴旋枝及右冠狀動脈。年輕人的心臟血管血流順暢,但隨年紀增長,血管可能逐漸狹窄,導致心臟肌肉無法得到充足血液,造成心絞痛、心肌梗塞、猝死、無症狀缺氧等冠狀動脈疾病表現。
此外,不好的血脂肪會跑到血管內皮細胞,而白血球也會隨著血脂肪進入血管內皮細胞,當它吞噬、包覆血脂,將形成冠狀動脈硬化斑,使血管變更狹窄,一旦狹窄冠狀動脈形成血栓,可能會出現致命的急性冠狀徵候群。李修豪說,「抽菸、糖尿病、高血脂、年紀大、家族病史,皆是冠狀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造成血管提早老化與狹窄。
冠狀動脈硬化有哪些症狀?運動時胸口會痛或悶,休息會改善,胸口像被石頭壓住,甚至轉移左肩,若胸痛需找醫師診治,做鑑別診斷。當有冠狀動脈疾病,一旦服用抗血小板製劑、乙型阻斷劑及血管擴張劑仍無效,可用心導管冠狀動脈攝影進行檢查。
心導管冠狀動脈攝影術屬於侵襲性檢查,過程約半小時,需住院1天,局部麻醉後,在手腕橈動脈放置直徑0.16至0.2公分 的管子,沿著手腕、手臂延伸至心臟,當管子勾住冠狀動脈,再注射顯影劑,攝影觀察冠狀動脈狹窄情形,必要時進行氣球擴張術或支架置入術,避免日後發生急性冠狀症候群。
除了心導管,目前64切電腦斷層掃描(CT)也是檢查冠狀動脈狹窄的絕佳利器,它是非侵襲檢查,透過靜脈注射顯影劑方式,CT呈現影像重組後,不僅瞭解血管流動情形,還可同時發現肺部早期病變,約數分鐘可完成,1小時就能離開醫院。不過,CT費用不便宜,約1萬5千至2萬元,且健保不給付。
李修豪指出,無論心導管冠狀動脈攝影術或CT冠狀動脈攝影術,皆有輻射暴露,CT冠狀動脈攝影術每次輻射暴露量約15毫西弗,心導管冠狀動脈攝影術3至8毫西弗,遠高於每張X光片的0.02至0.03毫西弗許多。另外,兩種冠狀動脈攝影皆會使用顯影劑,可能增加急性腎衰竭機率,民眾可與醫師討論檢查的必要性。現在聯合醫院提供電腦斷層冠狀動脈攝影及腎功能檢查,民眾做冠狀動脈狹窄檢查之前,可先瞭解尿毒素代謝及腎臟功能運作是否正常,再進行後續檢查與治療。
但他強調,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失眠、喝茶、咖啡等因素,很多人有時會突然吸不到氧氣,疑似自律神經失調、或二尖瓣膜脫垂徵候群,也會造成胸悶等心臟不適症狀,並不見得都是冠狀動脈疾病造成,胸痛必須由醫師做鑑別診斷。
遠離冠狀動脈硬化危機,李修豪籲應戒菸、控制血脂、血糖、血壓、多運動,少吃太油、太甜、卵黃類、肥肉及內臟等食物,若有需要應減肥,降低冠狀動脈危險因子,避免發生提早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
【聯合線上企劃/陳文娜撰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