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間暴瘦 原來是神經性厭食症上身 |
【中時健康 彭慧雲/台北報導】2010.09.14 |
日前台北縣一名26歲妙齡女子,因為情傷,自殺獲救後,不吃不喝全靠老父親灌藥進食,最後女子暴瘦剩26公斤猝死。還有幾年前烏拉圭名模姊妹花露西兒與伊蓮娜相繼因厭食猝死,也震撼國內外時尚圈。像類似以上自發性的飢餓,引起體重驟減,甚至威脅到生命,就有可能是罹患厭食症。 厭食症又稱為「心因性厭食症」,雖不屬於精神官能症的一種,卻是一種身心官能失調的疾病,生理心理都出了問題。台中榮總精神科醫師林志堅指出,厭食症患者通常會出現沮喪、焦慮、注意力不集中、憂鬱、過度完美主義個性等情形,會用自己的身材及體重來評定自己的價值,與職業、生活遭巨變、無法承受壓力有關。部分患者甚至偏執到多吃一口飯多喝一口湯都覺得有罪惡感。在這種心理驅使下,每天的進食越來越少。只要多吃了點東西就感覺渾身不對勁,寢食難安,非得要進行減肥,變得異常敏感焦躁,並因此採取一些恐怖而極具破壞性的減肥方式。在精神病學中,這種病叫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精神障礙。 神經性厭食症的發病一般多發生在女性身上。林志堅醫師強調,近年來厭食症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其中有90%都是女性,13至20歲發病者佔85%,平均發病年齡是17歲。原因是許多進入青春期的女生隨著生理上的迅速發育,她們對自身形象越來越注意,但由於缺乏正確的審美觀,對美的認知與追求容易產生偏差。以致於為了想要瘦身減肥而採取一些激烈的具破壞性的減肥法。 神經性厭食症初期患者可能先從吃很少或只喝飲料開始,中期則利用瀉藥、利尿劑與自我催吐,希望短期內能快速降低體重在標準的7、8成以下。由於患者進食的欲望降低,長期導致腸胃功能衰竭,變成只要吃東西就吐,嚴重的營養不良患者會出現骨質疏鬆、低血壓、心跳減慢、掉髮、指甲脆弱、臉色蒼白泛黃、畏寒及鉀含量過低的症狀,甚至於女性可能月經停止中斷近3個月以上,男性可能喪失性能力。 對於神經性厭食症的正確治療方式早期應以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及家庭治療為主,讓患者重新認知美與瘦的定義,目的是消除心理社會因素,防止病情發展。晚期在維持生命及水電解平衡的同時,主要是根據精神症狀,給予抗情感障礙或抗精神病的藥物,目的是恢復大腦的調控功能。當體質改善和症狀緩解後,再配合心理治療,加強患者的心理建設與自信心,同時培養正確的飲食觀念與體重關係,健康減重,才能瘦的健康、瘦的美麗。 |
- Dec 16 Fri 2011 21:32
短時間暴瘦 原來是神經性厭食症上身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