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二講 中醫養生的日常應用


章導讀


中醫理論源遠流長,早在秦漢的時候,醫學家們就總結了春秋戰國時期和以前的醫學成就,編成現存第一部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這本書奠定了中醫理論基礎。

  中醫理論就這樣從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始,一直到今天,經過漫長歲月,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幾千年來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成為中華民族古老文化中璀璨的明星。

  作為聰明成熟的女人,你對於祖先饋贈的瑰寶是否有所瞭解呢,她其實並不神秘,也不遙遠,她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甚至近得讓你觸手可及,然而你是否一再同她縱使相逢不相識呢?下面,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如何運用中醫理論獲得健康養生。


 


第一节根據體質選擇藥膳


科學使用補品補藥

  不少女人都有過做藥膳的經歷,她們為自己的父母、丈夫、孩子的健康挖空心思,希望在飲食上讓家人獲得更多的營養和滋補。其實,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同樣的藥膳,對不同的人會造成迥然不同的效果,不懂得中醫養生的常識,甚至會造成適得其反的後果。

  中醫強調天人相應,選擇藥膳時,也要根據季節的不同而進行。如春夏溫熱,宜選擇清涼性質的藥膳;秋冬寒涼,宜選擇溫熱性質的藥膳。以藥粥為例,春天可選芹菜粥,夏天可選綠豆粥,秋天宜用藕煮粥,冬天則宜食用羊肉粥。人的體質有強有弱,即使是體質虛弱者,又有陽虛陰虛的不同,所以選用藥膳也應有別。體強壯者不能盲目食用滋補藥膳;陽虛者喜溫怕冷,宜選用溫補的藥膳;陰虛者喜涼怕熱,則宜選用甘涼滋潤的藥膳。

  分清體質,對症下藥

  中醫治病用藥的原則是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如果身體健康,沒有虛症的表現,就沒有進補的必要;假如亂吃補品,反而有害無益。因為正常人體內各種物質的含量,保持在一定的平衡範圍內,即中醫所說的氣血陰陽是平衡的。如果亂吃補品,使體內某種物質含量過高,反而會引起身體的不舒服,出現藥源性疾病。

  至於每個病人的日常飲食,不應該,也不可能是一個模式,要因人、因地、因時、因病而有所不同,就是說要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季節而異、因病而異。如陽旺熱盛之人不能吃狗肉或羊肉;夏天不能過食生薑煨紅棗;冬天不宜進寒涼性食物;老年人以多食清淡食品為主,如需補益,也宜進食平補、清補之品。不盲目服用人參

  自古人們就有一種偏見,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治病無功。可見人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它是古今中外人們喜歡服用的高級補品。人參補氣作用較強,對氣虛欲絕、短氣神疲、大汗淋漓、面色蒼白、休克或失血過多、血壓下降以及肺脾氣虛、食少便溏、心悸失眠等病症較為適宜。臨床上多單用或配伍使用。當然,用之得當,確能起到救死扶傷、強壯身體、延緩衰老的作用;然而,服用不當或濫用,則適得其反,正所謂參可益人,也可害人

  如美國有醫生對百名服用人參一個月以上的人進行觀察,發現大多數出現神經過度興奮、煩躁失眠、咽喉幹痛、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這種現象被稱為人參濫用綜合症

  合理進補,瞭解臨床應用禁忌

  不要盲目進補。有些人喜歡盲目進補,只要聽說是補藥,不分青紅皂白,拿來後就用。其實,身體強壯的人不需要進補。對於想健身長壽者來說,光靠補藥是不夠的。只有把補藥和運動鍛煉、飲食調理、多用大腦等結合起來,才有可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養生長壽。

  對於體虛者,補虛也有氣虛、血虛、陽虛、陰虛之別,冬令進補也要兼顧氣血陰陽,不可一味偏補,過偏則反而引發疾病。一般來說,中年人以健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腎氣為主。

  不要盲目貪貴。有些人認為,補藥越貴越好。其實,對於補藥,絕不能存在越貴越好、越貴越有效的想法。中醫認為,藥物只要運用得當,大黃可以當補藥;服藥失准,人參即為毒藥。

  注意脾胃功能。對於身體虛弱,脾胃消化不良,經常腹瀉、腹脹者,首先要恢復脾胃的功能,如果不顧人體狀況和脾胃功能,濫用補藥,就會出現礙胃現象。只有脾胃消化功能良好,才能保障營養成分的吸收,否則再多的補品也是無用。因此,進補不要過於滋膩厚味,應以易於消化為準則。

  補虛不可留邪。在患有感冒、發熱、咳嗽等外感病症,需要祛邪外出時,不要過早進補。過早進補,會出現留邪現象,後患無窮。

  注意畏惡反使。中藥應用有十八反、十九畏等講究。民間也流傳許多忌口,這些規則在服用補藥時仍然應該遵守。如吃人參進補時不能與茶、蘿蔔等同飲等。因為許多補藥大都含有生物鹼,而茶葉中含有鞣酸,酸堿結合,可產生不能被人體吸收的沉澱物。故進補期間最好停止飲茶,或服藥2~3個小時後再喝茶,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蘿蔔也不宜與人參同服,否則易產生不良的反應。

  此外,服滋補藥除了要注意服藥季節外,還要注意劑量。如果補氣藥量過大,氣有餘便是火,容易化熱。滋陰過甚,甘寒滋膩礙胃,容易倒胃口。服用時間,必須選胃口好的時候,以利於吸收。為了充分消化吸收,最好是空腹服,服後再做一些輕體育鍛煉。當然,體育鍛煉過後服用也可。如果患有感冒、支氣管炎時,滋補藥要暫停服用,待病癒後再服。


 


第四節 中醫養顏的秘密武器


 


第四節 中醫養顏的秘密武器——經絡養生

  經絡與中國民間傳統療法

  中國古代流傳的刮痧、拔罐、足療、耳穴療法及中醫針灸、推拿、按摩和氣功的基礎都和針灸密切相關。其中的奧秘,就是人體存在著顯微鏡下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行之有效的神秘的經絡。

  人體神秘的電網經絡

  經絡是人類的一種奇特的生命結構。經絡如網狀遍佈全身,在人體還有若干個穴位,經氣通過穴位、經絡便可作用於全身,濡養人體的五臟六腑。

  針灸、按摩、氣功、推拿、刮痧(碥石)、拔罐、足療就是按經絡原理進行治療。產生療效的奧秘在於:

  第一,神奇的經絡天橋。經絡是人體互相聯繫的神秘橋樑。由於經絡循行於人體的全身,在體表又分佈了不少穴位,所以在這些部位進行針灸、拔罐、刮痧、按摩、推拿、足療等都可以通過經絡作用於體內。

  第二,奇異的網狀通道。經絡像蜘蛛網一樣貫穿人體的上下左右。經絡的循行有起源于足而上行至頭,也有發源於頭而下行至足的,所以足療可以治頭病,腰病可以取膕(膝窩),耳病可以治下,其原理就在於此。

  第三,經絡黑箱有特種資訊窗。各種各樣的經絡穴位,就像經絡黑箱向外界開放的小視窗,令人稱奇的是這些小資訊站還存在著資訊特區,這些特區和人體的中樞通過經絡有聯繫,所以一些經穴可作急救用,如人中(在鼻唇中部)、百會(在頭頂)、湧泉(在足心)、勞宮(在手心)、神闕(在肚臍眼)……都有急救的作用。

  第四,特殊的人氣在運行。中醫認為人體中有特殊的人氣經氣,運行在經絡中,營養、濡潤著人體,經絡中有經氣在運行。所以通過導引,氣功可以促進經氣的運行從而起到促進血行、強髒氣的作用,這就是經絡養生的奧秘。

  第五,經絡感傳的奧秘。經絡在人體中無處不到,無時不在,運行於全身和五臟六腑相聯繫,又溝通體表和內臟,所以人體有病可在經絡表現出來,也就是通過經絡的色澤、溫度、痛感反映出來,這就是經絡感傳現象。通過經絡的感傳現象可以預測疾病。

  第六,生命的聯絡站。經絡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而是生命的聯絡站。人體通過經絡聯繫成一個整體,並通過經氣與自然界息息相關,所以通過經絡養生是符合五臟養生的,由此也說明經絡養生是中國獨特的保健瑰寶,是科學的產物。

  經絡預測死亡

  經絡,是人體最敏感的系統。傳統的觀點認為久病入絡,其實初病最先入絡,許多疾病的最早先兆即出現於絡脈。

  經絡系統可能是一種特殊的生命活動方式,屬於微觀層次上的新結構。因此,人體臟腑的病理變化,哪怕是極微小的疾患,亦能從經絡上窺出端倪。由於經絡具有內屬臟腑、外絡肢節的作用,所以經絡是最重要的全息系統。

  經絡不僅能預報疾病的最早資訊,而且也是預測死亡最靈敏的裝置,如《黃帝內經》即有預報死亡的十二經氣終絕的症狀,如脾經氣絕時,出現腹脹氣閉、嘔吐氣逆、面黑,這就意味著這人快不行了。

  經絡按摩,養顏健身

  經絡按摩對養顏健身有著極為良好的效果,勞累一天的女性可以在空閒下來的時候自己做一下按摩,你會發現,按摩之後一身的疲憊會一掃而光。下面我就教女性朋友有針對性地進行選穴按摩。

  第一,抗衰老穴位:

  湧泉(在腳底前1/3的正中心凹陷處)

  百會(在頭頂正中)

  勞宮(在手心正中凹陷處)

  此三穴入腎經、督脈、心包經,常按摩可延緩衰老。

  第二,增強食欲之穴:

  足三裏(在外膝眼下3)

  合穀(在手拇指、食指之間的凹陷處)

  三陰交(足內踝上3)

  胃氣是正氣的根本,增強胃氣,可改善食欲。

  第三,增強正氣(免疫力)穴位:

  足三裏(外膝眼下3)

  湧泉(足底前1/3的正中心凹陷處)

  腎俞(在腰上,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

  此三穴是腎、膀胱、胃經的穴位,經常按摩可增強腎氣,即正氣。

  第四,美容養顏穴位:

  四白(眼眶下骨凹陷處)

  地倉(口角旁開04)

  巨骨(鼻翼下緣處)

  合穀(手拇指、食指之間的凹陷處)

  這四個穴位是胃經大腸經之穴,胃經是循面最廣、最營養面部的經絡,所以經常按摩它們可養容顏。

  第五,增強睡眠品質穴位:

  三陰交(足內踝上3)

  湧泉(足底前1/3正中凹陷處)

  神門(在掌後,小指側腕橫紋上)

  以上是脾經、腎經、心經的穴位,經常按摩可以養心安神,睡眠良好。

  第六,增強性功能穴位:

  曲泉(膝窩處)

  關元(臍下3)

  腎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命門旁開15)

  以上是肝經、任脈和膀胱經穴,經常按摩可增強性功能。

  第七,消除疲勞穴位:

  命門(2腰椎棘突下)

  足三裏(膝下3)

  合穀(拇指、食指之間的凹陷處)

  此三穴分別是督脈、胃經、大腸經穴,經常按摩可幫助消除疲勞。

  第八,養心安神穴位:

  神門(在掌後小指側腕橫紋上)

  三陰交(內踝上3)

  勞宮(掌心正中凹陷處)

  此三穴是心經、脾經及心包經的穴位,經常按摩可養心安神。

  第九,增強腦力穴位:

  神庭(頭正中發際後05)

  百會(頭頂正中凹陷處)

  腦戶(後腦骨上凹陷處)

  此三穴是督脈穴,經常按摩可增強腦力。

  第十,急救穴位:

  人中(鼻子、上唇之間的正中處)

  合穀(手拇指、食指之間的凹陷處)

  湧泉(足底前13的正中凹陷處)

  這三個穴是大腸、腎經穴,急救時用之。

  第十一,防感冒穴位:

  大椎(第一頸椎棘突下)

  合穀(手拇指、食指之間凹陷處)

  風池(耳後乳突外側)

  這三穴是督脈、大腸經及膽經穴,經常按摩可防感冒。

  第十二,保養眼睛穴位:

  肝俞(背部正中旁開15寸,平肩胛骨下)

  睛明穴(眼內眥外)

  四白(眼眶下骨凹陷處)

  此三穴是膀胱經、胃經穴,經常按摩可保養眼睛。

  第十三,保養耳朵穴位:

  耳門(耳屏前突起之凹處)

  翳風(耳垂下後方凹處)

  合穀(手拇指、食指之間凹陷處)


第五節 女人四季養生方案 (1)


中醫強調應時養生,順應四時的因時養生觀是中醫養生學的一條重要原則。《黃帝內經》中說:故智者之生也,必須順四時而避寒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表明人體必須順應四時變化,才能更好地適應季節與氣候變化的能力,以保證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飲食順應四時,可保證體內陰陽氣血平衡,使正氣充足,這一點在養生保健、防病治病方面尤為重要。

  女人的春季養生守則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養生,一年四季身體好。

  春季陽氣升發,萬物復蘇,人體新陳代謝也開始旺盛。但天氣仍然寒冷,這個時期的養生保健尤為重要。

  陽氣不足的女性,飲食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而不宜食酸澀之味。辛甘發散為陽以助春陽,溫食利於護陽,但不宜食大辛大熱之物,以防肝陽之氣升發太過而克脾土,不利於健康。

  如有陰虛內熱者,可選用清補的方法。這類食物有梨、蓮藕、薺菜、百合、甲魚、螺類等。此類食物食性偏涼,食後有清熱消火作用,有助於改善不良體質。對於病中或病後恢復期的人,進補一般應以清涼、素淨、味鮮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可選用大米粥、薏米粥、赤豆粥、蓮子粥、青菜泥、肉鬆等;切忌食用太甜、油炸、油膩、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品,以免損傷胃腸功能。

  春天重在養陽

  1.生命的火種——陽氣

  人體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天上沒有太陽,地上就沒有生命;人若沒有陽氣,生命就會停止。

  人體陽氣有三大作用:

  a.生化作用:人體靠陽氣生化氣血、精血津液。

  b.宣化作用:人體的氣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陽氣輸送、散佈。

  c.衛外作用:陽氣有防禦和衛外作用。

  就是說,陽氣是五臟的動力,也是生命的火種,陽氣產生功能,人無時無刻都不能沒有陽氣。沒有陽氣,陰精就不能產生,生命就會停止,所以我們必須注重養陽氣。

  尤其是陽虛的人春天更應抓住時機養陽。

  2.人體的功能減弱——陽虛

  生命活動是陰陽的運動,具體是陽氣和陰精(包括精、血、津、液)的相互作用、陽氣和陰精都很重要,它們不斷地保持著陰陽的動態平衡。

  春天養陽就是借助春天大自然的陽氣協調我們的陰陽平衡。

  陽虛,就是人體的陽氣虛弱。陽偏衰,人體的功能就會減弱,就會熱量不足,人就會怕冷,手足發涼,疲勞乏力,甚至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脈弱無力,舌淡苔白,此時就應該補陽。

  3.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

  一年之中,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所謂春夏養陽。春夏是陽長陰消階段,秋冬是陰長陽消時期,順應自然界陰陽氣化規律,春夏就應養陽,為的是得天之助,把天上的陽氣為我所用,以補我們自身陽氣的不足。

  大自然的陽氣在哪里?

  在天上,在太陽。太陽是最大公無私的陽氣來源,春天養陽主要是曬太陽。春天曬太陽可以給人陽氣,給人朝氣,可以防止抑鬱症。

  那麼,陽氣在哪些地方、哪些時辰最多呢?

  第一,日出時,面向東方,做深呼吸,兩手臂伸長,讓陽氣從口鼻及人體的皮膚肌腠(毛孔)及手心勞宮穴進入人體。

  第二,正午、日頭當頂時,陽氣最濃,可立於庭院,脫帽,做深呼吸,讓日精從口鼻及頭頂百會穴進入人體。

  第三,傍晚、日落前,到戶外,面對夕陽做深呼吸,讓日光進入人體。

  第四,晴天,要多在藍天白雲下,立在曠野或戶外做深呼吸。

  第五,住在高樓的,要面向陽光,打開窗戶做深呼吸、


 


第五節 女人四季養生方案 (2)


 


總之,要多去天氣好、太陽光好,南方、東方,向陽處、高處等地方去呼吸陽氣,因為這些地方陽氣最足。

  女人的夏季養生要旨

  夏天氣溫高,出汗多,飲水多,胃酸被沖淡,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減弱致使食欲不振。因此,夏季飲食應以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欲為主。

  補充鹽分和維生素也很重要。高溫季節最好每人每天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B22毫克,維生素C 50毫克,鈣1,這樣可減少體內糖類和組織蛋白的消耗,有益於健康。也可多吃一些富含上述營養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番茄、豆類及其製品、動物肝腎、蝦皮等,亦可飲用一些果汁。

  另外,要注意補鉀。暑天出汗多,隨汗液流失的鉀離子也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鉀現象,會引起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等症狀。熱天防止缺鉀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鉀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大蔥、芹菜、毛豆等。

  夏天要養陽

  1.夏天,陽氣最旺

  一年四季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天,大自然陰陽氣化是陽長陰消之時,也就是說,夏天是陽氣最旺的時候,所以是養陽的大好時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urphywu1206 的頭像
    murphywu1206

    生門古法洗髓功

    murphywu1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