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國璽:西醫治療+中醫調養,助我抗癌

雖然得第四期肺癌,單國璽如何以智慧判斷,尋求最適合的醫療?





一月底的午後,艷陽高照的高雄讓人幾乎忘了冬季。循址來到87歲前樞機主教單國璽的寓所,他笑盈盈地開門迎接來客。


自從3年多前罹癌後,單國璽並沒有退隱靜養,反而秉持他對人的關懷與熱情,到處演講,分享對生命的看法。這次他也欣然和《康健》的讀者分享,在抗癌過程中,西醫、中醫如何幫助他。


單國璽說,3年多前剛退休後,常感覺疲累、經常咳嗽,而且咳的痰帶血,他當時猜想可能是肺結核,但到醫院仔細檢查後,醫生難掩情緒說:「巴不得是肺結核。」證實是第四期的非小細胞肺腺癌。


當醫生詢問他對治療的想法,單國璽淡然地說,「你們是醫生,我是最合作的病人,」信任醫療團隊的專業。


因為單國璽的肺部腫瘤位置離大動脈太近,醫生認為開刀有風險,不建議開刀;化療藥物不論好、壞細胞都殺,對器官影響大,副作用強,會很痛苦;另外,癌細胞也已竄到整個身體,放射治療只能照射身體局部,效果不大;綜合考量後,醫生建議單國璽試標靶藥物「得莎瓦(Tarcefa)」。


服藥至今3年半,單國璽的病情控制得不錯,沒惡化、沒擴散,每天吃的劑量從最初的150毫克,逐漸減少到50毫克。在這期間,有很多人熱心地介紹別的藥物、別的療法,但他倒認為得了病不要亂投醫,所以對其他醫療建議敬謝不敏。


半年前,單國璽一連好幾天在外演講,忘了隨身帶已吃好幾年、用來預防血栓的藥「保栓通」。接著某天一早起來,正準備出發到金門演講,突然身體很不舒服,就醫後查出心肌梗塞,醫生開抗凝血作用的「華法林」讓他吃。


但「華法林」吃了一個多月,單國璽的手指頭、眉毛、頭皮等多處,陸續皸裂、無法癒合,不但痛,還流出黃黃的液體。


因為標靶藥物「得莎瓦」的緣故,除了癌細胞外,身體其他生長比較快速的組織,例如頭皮、指甲等,也會成為「得莎瓦」攻擊的對象。之前他的手指常會發腫發熱、並且裂開,頭皮也有類似情況。而華法林讓原有的問題更惡化。醫生後來停用華法林,讓他繼續吃保栓通,並另外開藥膏讓他擦。


單國璽一位擔任大學教授的朋友,因為也得癌症,除了西醫外,也吃中藥調養,感覺不錯,知道單國璽的狀況後,沒有事先告訴他,就帶著他去找一位中醫師。


這位中醫師出身中醫世家,本身又有西醫的醫學博士學位,中西醫學俱通,並且一劈頭就告知單國璽,不是要幫他治療癌症,而是要幫他調節身體,也叮嚀他中藥、西藥要錯開時間服用,態度謹慎,單國璽覺得可行,因此開始吃中藥。


西醫重檢查,中醫重互動



「中醫較關注整個身體的情況,不一定可以治某個病,」單國璽認為。而西醫對疾病的態度比較專一,注重患病的器官,哪個部位有問題,就治那個部位,「有時就忘記整個人的系統。」


他並且主動告訴西醫師,自己正在吃中藥,取得西醫師的理解;也把在西醫那裡做的各種抽血檢查數據、影像檢查等,拿給中醫師看。因為一開始就說清楚,兩邊的醫生都能彼此尊重。


談起跟中醫師、西醫師互動的心得,單國璽說,他的經驗有限,不敢一概而論,但他感覺西醫比較科學化,有很多診斷利器,比較注重檢查結果,跟病人的談話倒不很多,開的藥也很固定;中醫因為沒有很多儀器可運用,比較會觀察病人的臉色、舌苔、號脈、花較長的時間跟病人互動,望、聞、問、切。並且每兩週左右回診看中醫師時,對方會根據他的身體狀況,調整用藥。


西醫、中醫併用的這半年來,單國璽感覺體力比較恢復,抵抗力也好一點,不像過去常容易感冒;過去常不大想吃東西,但現在胃口比較好,也比較不會脹氣;雖然頭皮有時還會皸裂、流少許膿液,但手指的問題已改善很多。「體質有改變,」單國璽說。在他身上,西醫和中醫兩者相輔相成。


不過,單國璽也貼心分享,中藥也有副作用,不要隨便吃。中藥的劑量也有其道理,不宜擅自作主。例如,一開始他心想,既然中藥會幫助他調養身體,所以每天一早他就把煮好的煎劑,一口氣全喝光,再把藥加水一煮再煮,「把它當茶喝。」結果開始腹瀉。但因為當初吃標靶藥物一開始也曾腹瀉,所以雖然不舒服,他誤以為正常。



直到兩星期後回診,中醫師問他服藥後的身體狀況,他告知會腹瀉,醫生問他如何用藥,他才知道,原來一帖藥不需要重複煮;並且煮好的藥均分在三餐飯後喝,而不是一次喝光。


另外,有的人一生病,不免病急亂投醫,單國璽也提醒,不是每個醫生都可以完全幫人治病,「反而吃的藥太多,會傷害到身體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urphywu1206 的頭像
    murphywu1206

    生門古法洗髓功

    murphywu1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