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您可能不知道,嬰幼兒如果「欲哭無淚」或尿量大減,其實可能是兒科重症徵兆,需要儘速送醫!



台灣上百萬兒童家長最關心的事情,莫過於孩子發燒與生病該怎麼因應。台灣兒科醫學會上週公佈最新版的「兒童發燒生病處置建議」提供了具體建議,內容精簡易懂,將納入衛生署兒童健康手冊。



兒童發燒建議 新版出爐



該建議指出,中心體溫超過38度即為發燒,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有研究顯示,退燒藥會壓抑免疫反應,反而可能延緩疾病的康復。而冰枕、溫水拭浴等物理退燒法,或是單純打點滴,並無法達到退燒的效果。



事實上,有無發燒並非重點,重點在於是否有重症的危險徵兆出現,一旦有這些徵兆,就算沒有發燒,也應立即找兒科專科醫師診治。



應儘速送醫的13大徵兆,除了意識不清、皮膚紫斑、嘴唇發黑等容易警覺的症狀外,還包括尿量大幅減少、哭泣時沒有眼淚等,建議制定委員、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指出,這是脫水徵兆,需儘速就醫。



呂俊毅醫師指出,大部分家長對發燒都很焦慮,但發燒未必是壞事,反倒往往是身體為了對抗感染症,故意提高體溫設定點所致,透過肌肉收縮(發抖)產生熱能,發燒有助提升白血球活動力,使身體成功對抗病毒的勝算跟著提高。



有些家長擔心,如果不積極退燒,孩子會燒壞腦袋,事實上人體的體溫調控機制不會讓體溫無限上升,而是會適可而止。建議中指出,那些小孩「燒壞」腦子的傳說,是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而留下神經後遺症,與發燒無直接因果關係。



39度以下 不需積極退燒



根據該建議,健康的兒童若發燒在39度以下,且沒有不舒服症狀時,原則上並不需用退燒藥積極退燒;但如果本身有慢性肺病、貧血、代謝異常、糖尿病、併發心臟病,過去曾熱痙攣、癲癇發作或有其他不舒服症狀,體溫超過38度即應考慮積極退燒。


 


〈健康小叮嚀〉危險病徵出現 快向兒醫報到

●3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



●尿量大幅減少。



●哭泣時沒有眼淚。



●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躁動不安、眼神呆滯。



●痙攣、肌抽躍、肢體麻痺、感覺異常。



●持續頭痛與嘔吐。



●頸部僵硬。



●咳痰有血絲。



●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



●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



●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一小段路就會很喘。



●皮膚出現紫斑。



●嘴唇、手指、腳趾發黑。



備註:有無發燒、體溫高低,不一定能代表疾病嚴重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urphywu1206 的頭像
    murphywu1206

    生門古法洗髓功

    murphywu1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