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有地位的和沒錢沒地位的人得了癌症最麻煩
我做了幾十年的腫瘤防治,我覺得有一個現象必須重視。腫瘤治療當中,有一個U字型現象,什麼叫U字型現象?有錢的人,有地位的人,死得快,死得早。沒錢的人也麻煩。也就是U字的兩端都難治,中間這一段活得最好。
為什麼中間這一段活得最好?因為他能夠接受基本的治療。為什麼沒錢的人得了癌症活得不好?因為缺錢,所以,沒法接受基本的治療。為什麼有錢的人,地位高的人,反而容易出問題?因為建議太多、資源太多,容易反覆瞎折騰,最後折騰而死。
我有個中期腸癌患者,手術做得不錯,化療效果也可以。因為有錢,到處尋醫、偏尋秘方,結果呢?8個月用了200萬,居然走了。他的夫人後來得了乳腺癌,現在還活得好好的。他夫人近來一直很後悔,說:「如果我們沒用200萬,我們只用了10萬,我的先生可能還活著。有錢,就能買來健康嗎?」
所以,腫瘤的治療,要講究合理治療、適度治療、綜合治療。
這主要包含三個層面的問題:
第一,使用方法要科學評估。該手術嗎?能不能手術治療?身體受得了嗎?化療放療也是同樣的道理。
其次,要講究適度,所有方法都要講究恰到好處,不是多多益善。包括中醫藥,也不是各種藥都要用上,或者大劑量、長期使用。
最後,還要講究綜合治療。這個綜合的含義是,除了中西醫學外,還必須考慮其他一些有益的措施。其中,我們特別強調「非消費型」的醫療措施,「非消費型」的就是不花錢或者少花錢的各種有利於康復和遠離癌症的措施。比如說,生活方式調整、心理調整、行為調整。這些措施用之合理,都會有效。對此,我在後面將會介紹。
講到這兒,我們一定要避免癌症治療的誤區:認為錢越多,方法越多,藥越貴,效果就越好。
其實,有錢的人,走得更快。因為他感覺有錢,不在乎。反正有錢就能買來健康,反正貴的就是好的,用了再說。其實,人的身體是肉做的,癌症患者所能承受的各種東西,包括藥物,包括各種療法,是有限度的,特別是化療之類的藥物創傷,也包括手術的創傷,都是有限度的,所以治療更需要理性。
我有個朋友,搞生命倫理學的,他說其實每個人出生以後,就在路上,不是在走向醫院的路上,就是在走向墳墓的路上。因為人總是要死的。那麼,你可以悠著點,慢慢地走,當然,你也可以走得快一點兒,不斷往前插隊、亂來,包括亂治療,今天化療,明天放療,結果死得更快。
信心是半條生命
我們不認為精神是萬能的,但是至少在腫瘤康復過程當中,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能的。沒有精神和毅力的支撐,即使用再好的藥物都不會產生很好的作用。
生了腫瘤以後,家屬或者醫生怎麼幫助患者很關鍵,因為心理因素在腫瘤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癌症原本只是慢性病,但由於特殊的文化氛圍、錯誤的社會認識,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會產生一種無助、恐懼、絕望的心理,這個時候首先要去幫助他,否則,他會出大問題,或者病情急劇惡化。
2010年春節前,我應中央電視台之邀做客「百科探秘」節目,作為嘉賓(心身醫學腫瘤專家)與一位特殊的「客人」對話。「客人」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微刻」專家,《紅樓夢》等四大經典名著都被他一字不漏地微刻在方寸大小的壽山石上。然而,46歲的他,十年前卻因生意場上反覆遭受挫折、不太注意生活(飲食)方式、自我過分較真的性格及暴戾的脾氣等綜合作用而患了晚期腸癌,姑息手術後不久便腹腔廣泛轉移,伴造瘺口轉移,劇烈疼痛。醫院判斷他活不過兩個月了,所以拒絕接診。
由於疼痛難忍,他開始實施自殺計劃。也許,命不該絕,那天碰巧賣老鼠藥的老人不在,萬念俱灰的他也被妻子找到了。妻子拉著他回到家的那一刻,他突然想通了:癌症不是我招來的,我不能自殺,我先活夠兩個月,如果不死,再繼續活下去。
當時,他身體疼痛難忍,情緒極度不安,只能用拳頭砸牆,分散注意力。看著丈夫撞牆,妻子提醒他:「你那麼喜歡微刻,為何不試試?」他心動了。因為微刻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時,甚至一連幾個小時都得一動不動。於是,他嘗試著刻自己最喜歡的《滕王閣序》。幾個小時下來,竟渾然不覺疼痛,遂大喜過望。幾天後,他便宣佈要微刻《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