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人飲食習慣逐漸西化,加上現代社會生活步調快速壓力大,國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比例逐漸上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逐漸增加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心肌梗塞便是其中最嚴重的表現。


心臟是身體內的幫浦負責供應全身血液需求,而供給心臟本身營養及氧氣的血管為冠狀動脈,分為:()左主冠狀動脈,有二分枝,左前降冠狀動脈及左迴旋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前側及左側血流 ()右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後側及右側血流。冠狀動脈心臟病便是冠狀動脈本身因老化及高血壓、抽菸、高血糖、高血脂對血管壁造成傷害進而使血管壁產生病變而慢慢阻塞變窄,使得心臟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及營養供應。一旦阻塞的情形變嚴重則病人可能開始有胸悶、胸痛及運動能力下降等狀況。


急性心肌梗塞即是嚴重的冠狀動脈阻塞或栓塞,造成心肌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及營養,而引起心臟肌肉壞死,造成心律不整、心臟無法供應全身的血流,嚴重時危及病人的生命。一般而言,病患需要立刻住院及接受治療。大部分情形都是在壓力狀態下,例如運動後、飯後、情緒激動時、溫度變化大時突然發生。許多人在發生前毫無症狀也不了解自己已經有心血管疾病,常常因此延誤就醫造成憾事。            


臨床症狀


心肌梗塞臨床表現最常見、最突出的症狀是胸痛。一般以左胸為主,可能會延伸到左肩、左手或下巴部位。疼痛狀態比一般心絞痛更嚴重,持續時間更長。通常服用硝化甘油不能緩解或只能部份緩解,有時還會伴隨冒冷汗的情形。原本心臟功能就較差著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病情輕微者可能只是感到有點胸悶;嚴重者可出現嚴重心律異常,發生猝死或出現休克、肺水腫、心臟衰竭而死亡。


一般而言,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時間為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患者在發作六小時內就醫的死亡率為百分之六,八小時內的死亡率為百分之七,十二小時內就醫的死亡率為百分之八,發作超過十二小時以後才就醫,死亡率達百分之十六。病患之預後與梗塞範圍的大小、側支循環產生的情況以及治療是否及時有關。過去急性期住院病人病死率一般30%左右,進行加護治療後已降至15%左右,發展血栓溶解治療後再降至10%以下。所以在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應立即就醫;有心臟病史者出現胸痛症狀,含舌下硝化甘油無效時,應立即就醫。於急診緊急處置後會診心臟科醫師或轉送大醫院爭取在黃金時間內讓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療。


一般檢查


根據WHO定義,在下列三種情形中,出現二種以上,包括()缺血性胸痛;()心電圖呈現序列的變化;()心肌酵素的上升及下降,即可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因此急診室會先安排心電圖及抽血檢查。如果症狀明顯加上心電圖具典型變化則不需等待心肌酵素檢驗結果即可立即診斷。如無法立即診斷時有時需等待一段時間再追蹤心電圖及心肌酵素變化才可確定。在部分診斷欠明的病人,可以考慮核子醫學的檢查或心臟超音波評估心壁運動狀況作為參考。


緊急治療


1.藥物:如無禁忌則應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抗凝血藥物以防止進一步血栓形成阻塞血管。疼痛明顯者可給硝酸鹽類藥物或低劑量嗎啡。如無禁忌則可使用低劑量血管擴張劑及β阻滯劑。視病人狀態及醫院本身處理能力決定使否給予血栓溶解劑溶解冠狀動脈內的血塊,使血管再暢通恢復血流以供應心肌所需的氧氣與養分。但血栓溶解劑至少必須在梗塞發作後的十二小時內使用才能發揮療效。某些病人使用後有出血之危險性。


2.緊急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利用心導管,從下肢股動脈(或上肢橈動脈)插入導管,利用導線,將氣球置入冠狀動脈狹窄部位將氣球擴張,利用其壓力將已阻塞部分撐開清除血栓以增加血流量。另一方面,我們亦可以心導管將「血管支架」送入冠狀動脈狹窄處置放稱住血管,減少血管再阻塞機會得到更好的效果。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需要較多的人力與設備及具相當經驗的心臟科醫師,不是一般醫院所能進行。對於嚴重心肌梗塞或休克無法使用血栓溶解劑的患者心導管檢查及治療為救命的重要工具。


3.主動脈內輔助氣囊幫浦術:用於因心臟衰竭而引起之低血壓休克,並增高舒張期動脈壓,有助於增加冠狀動脈灌流及降低心臟之後負荷。亦能作為心肌梗塞後心臟機械性併發症之急性處理以待外科之介入治療。


4.人工心臟節律器放置:用於因心肌梗塞而導致之心搏過緩或是高度房室之傳導障礙者。


5.緊急外科介入治療:在心導管治療失敗或是血管狀態太差無法以心導管方式治療,或有機械性併發症包括心室中隔缺損,二尖瓣逆流,心臟破裂時需考慮緊急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有時亦需安裝葉克膜機器以維持病人血液循環功能。


一般治療


一、生活型態的控制:控制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戒菸、減重等,另外適當的運動則是防止此類心臟病最便宜亦最有效的方法,每日至少應慢步走2030分鐘。飲食以少油、少鹹、少甜為準。血壓建議要控制在130/ 85毫米汞柱、甚至125/ 80毫米汞柱以下。低密度膽固醇建議要控制在 100m g/dl、甚至70mg/dl以下。


二、特殊藥物的治療:


1.ACEI/ARB (血管張力素原轉換脢抑制素/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長期使用不僅能控制血壓,更能減緩心肌梗塞後心肌的在塑形過程,進而抑制長期心臟衰竭的發生。


2.β阻滯劑 :長期使用不僅能控制血壓,亦能減少心臟的耗氧量及負荷,以延長心臟的使用期限降低心絞痛的發生。


3.STATIN (降血脂劑):長期使用不僅能控制血脂,更能減緩冠狀動脈栓塞的進行,或甚至於逆轉其進行,進而恢復血管的暢通。


4.抗血小板製劑:阿斯匹靈、保栓通等長期使用減少血管再阻塞機率。


併發症心肌梗塞後之併發症相當多且複雜,包括心室性心律不整、心臟驟停和心原性猝死、房室傳導阻滯等電氣變化。此外,乳頭肌功能失調或斷裂、心臟破裂、心室壁瘤及二尖瓣脫垂、心臟中隔破損等皆有可能發生。嚴重併發症如休克或心臟衰竭,低血壓和休克等,皆為預後較差的因素。


長期來說病人可能因心臟有受損而有心臟衰竭現象;包含運動能力下降、喘等症狀。急性期後除藥物治療外生活習慣調整、運動復健、飲食控制非常重要。


結論:心臟病為無形的殺手。急性心肌梗塞可在患有冠心病心絞痛的青、中、老年人發病,且因症狀有時因不典型而不易被重視而延誤診斷。因此,平日即應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及運動、飲食習慣,體重控制,遠離菸酒。有以上症狀表現時,平日及早警覺及早診斷及早處理;緊急狀況時及時到醫院就診,才能減少許多社會及家庭悲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urphywu1206 的頭像
    murphywu1206

    生門古法洗髓功

    murphywu1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