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鄭佳玲
在某個聚會遇到一位久未碰面的朋友,看起來心事重重,問他好嗎?他說父親前天因中風住院,雖然病情尚穩定,但血壓一直居高不下,收縮壓在180毫米汞柱左右,醫師說血壓不急著降,而沒給他父親服用降血壓的藥,但他實在很擔憂,這樣會不會讓病情變壞或再度中風?
腦中風主要分為3大類:
1.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及腦栓塞)
2.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
3.蜘蛛膜下腔出血(顱內微小動脈瘤破裂所造成)。
高血壓是腦中風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因此平常要好好控制,以預防中風。
如果發生腦出血或蜘蛛膜下腔出血,在急性期時,血壓需控制在正常或某個範圍內,以免血塊變大或讓微小動脈瘤再度破裂,但缺血性腦中風則不同。
人類腦細胞的正常運作要靠腦血流帶來血氧、葡萄糖等養分,並靠腦血流把二氧化碳等廢棄物帶走。100公克的腦組織每分鐘約有50毫升的腦血流。
腦血流又受腦部灌注壓的掌控。腦部灌注壓是平均動脈血壓減掉顱內壓所得的數值;而平均動脈血壓則是舒張壓加上收縮壓減舒張壓的三分之一值。
例如收縮壓為120,舒張壓80,則其平均動脈血壓=80+40÷3,即93.3毫米汞柱。
聽起來有點複雜,但人腦有自動調節功能,只要腦部灌注壓維持在50~150毫米汞柱之間,腦血流就穩定。
換句話說,只要血壓變動不大,在一定的範圍內,我們都能維持恆定的腦血流。
為什麼血壓不能降太低?
但是,長期高血壓會改變腦血流的自動調控機能。
由於平均動脈血壓長期的升高,大腦為了使腦血流不因血壓升高而造成太大的影響,於是將調控系統因應為需要較高的腦部灌注壓才能維持恆定的腦血流,即將維持穩定腦血流的腦部灌注壓範圍由原本的50~150,上升到約80~180毫米汞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