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能事故等級?


國際核能事件分級制度將核能事件分成7個等級,較低的13級總稱為異常事件,較高的47級則稱為核子事故。若干事件如無安全的顧慮則將之劃分成0(或稱未達級數)


 


國際間核能事故,以俄羅斯1986年的車諾比爾核能電廠事件最嚴重,被評為「第七級」事故。美國1979年三哩島核能電廠是「第五級」事故。法國核能安全局表示,日本核能事故可認定為第5級或第6級。


 


2.什麼是輻射塵?


輻射塵(Radioactive Fallout)也就是放射性落塵。核子試爆或原子彈爆炸時,核分裂產生許多分裂產物大量散逸,叫做輻射塵;利用核分裂發電的核能電廠,發生意外事故又無安全屏蔽時,也會產生輻射塵。


 


輻射塵中自然含有許多放射性物質,剛逸出時就易偵測到的是碘131、銫137等,因揮發性較強很容易跑出;其次逸散出來的是鍶89、鍶90等。


 


3.什麼是銫137 


137輻射強度要經過30年才降低一半。核能廢料要經十個半衰期才好處理,那就是三百年了。所以核電廠會產生銫137是反核人士的重要理由之一。


 


137會放射貝他、伽瑪射線,易溶於水,對人的軀體效應,會分布於全身肌肉,量多時即破壞細胞;還有遺傳效應,達某種量時會破壞敏感的生殖細胞,影響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


 


4.輻射感染後的病徵與影響?


受高劑量輻射後,皮膚會出現灼傷、也會出現白內障及脫髮的情況,低劑量輻射亦會增加罹癌和產下畸形兒的風險。


 


人體在短時間內接受的輻射劑量超過一定程度時,會引發細胞死亡或無法復修。同時會產生疲倦、噁心、嘔吐、皮膚紅斑、脫髮、血液中白血球及淋巴球顯注減少等症狀。當接受輻射劑量更高時,症狀的嚴重程度亦會加大,甚至死亡。核輻射影響會禍延下一代。


 


5.如何避免受輻射感染?


1)若無法撤退,閉居是極有效的預防方式。以密閉空間為避難所,最好是地下室,並以塑膠袋和膠布封緊門窗。


2)防止輻射塵進入肺部和消化道,洗去任何與皮膚接觸的輻射塵,但不應刷洗,並避免咬指甲、吸菸或舔手指。


3)減少外出,戴帽子雨傘,戴口罩都是可以減少輻射劑量感染,真的遇到緊急的時候,政府會要求周邊民眾服用碘片。


 


6.多少微西弗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根據台灣原子能法規規定,正常人每年接受小於1000微西弗量是正常、安全的。


醫學上,短時間內大量暴露在50萬個微西弗的輻射量,對人體其實是沒有即刻生命危險的;若瞬間接受50萬至100萬微西弗量,人體骨髓功能會開始受損,血液血小板、白血球下降。


若民眾接受100萬至200萬微西弗量,大約5%50%病人,三小時內除了骨髓功能受影響外,腸胃道系統也立刻損害,患者會嘔吐、疲倦沒胃口;一旦接受了200萬至600萬微西弗以上的輻射劑量,就可能出血感染,有致死可能。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http://www.aec.gov.tw/www/gammadetect.php ),持續監測、每五分鐘更新一次,若輻射值達到每小時20微西弗,就會發布警報,要求民眾疏散或掩蔽。


 


防輻射:口鼻皮膚避免直接接觸空氣及污染物


 


核能電廠如果發生放射性物質外洩,在室內者盡量緊閉門窗,在室外者則應盡量避免吸入口鼻或讓皮膚外露是因應準則。


 


核電廠的放射性物質,是以碘和稀有氣體的形態外洩,因此首要就是必須防止被放射線輻射。如果在室內,要緊閉門窗,並關掉換氣和空調等設備。


 


如果在室外,或因避難過程而必須在外移動時,要戴上口罩或用水浸濕的毛巾摀住口鼻,防止吸入放射性物質。 此外,還要穿戴避免皮膚外露的服裝。


 


此外,還必須防止透過食品在體內受到核輻射污染的情形。 因為如果身體內部遭到核輻射污染的話,將會長期受到放射線的影響。


 


如果是從外面回到家裡時,必須換衣服,並洗手、洗臉。 此外,必須十分留意不要飲用自來水和井水,更不要食用放在屋外的食品。


 


微量輻射污染 清水肥皂洗得掉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福島核電廠地區有約160人在輻射檢驗測出陽性反應。在日本執行救援任務的美國海軍直升機組員中,有17人出現低量輻射性。然而,美國海軍表示,機組員以肥皂和清水梳洗過後,身上已測不到輻射污染。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放射學研究中心主任布瑞納(David Brenner)表示,目前輻射量仍低,但接下來2448小時是關鍵。


 


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有4個主要類型。α粒子(Alpha particles)相對重,外洩時無法滲透人的皮膚或衣物,但倘若以別的方式進入體內,會對人體產生傷害。貝他輻射(Beta radiation)可以造成皮膚損傷,對體內器官也有害。伽瑪射線和X射線(Gammaand X-rays)是肉眼看不到的高能量光束,可能傷及組織,對人體最有害。


 


美國國家輻射防護及度量委員會(NationalCouncil on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Measurement)的研究報告發現,美國人口輻射污染源近半來自醫療,例如電腦斷層(CT scans)、X光以及核醫學。然而,太陽、星星和土壤也會釋放輻射。


 


1個人1年平均輻射汙染量約3000微西弗(microsieverts)。為方便大家了解這個數據的背後意義,這麼說吧,照1次電腦斷層就會有3000微西弗,不過僅維持數分鐘。


 


你離放射源越遠,遭有害伽瑪射線污染的傷害就越低。


 


通常,輻射污染的量越大,中毒的症狀就來得越快也越劇烈。


噁心和嘔吐是輻射中毒的最初症狀。嚴重的10分鐘就會發病,立即有頭昏、發軟、低血壓的現象。若中毒程度輕微,1個人也可能6小時後才發病。


 


根據美國梅約醫院(Mayo Clinic),單單脫掉衣服和鞋子,就可以減去9成的外部輻射污染,用肥皂和清水也能洗掉皮膚上的輻射。這減低你吸入或吃進輻射粒子的風險,也降低開放性傷口遭污染的可能。


 


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對人體有害,因此碘化鉀(potassium iodide)可以保護甲狀腺免於受損。有鑑於福島第一核電廠就是外洩放射性碘,日本當局正發放碘片給附近居民。


 


核子事故 七級最嚴重


 


我國核能子事件分級係採國際的7級制,較低的13級總稱為異常事件,較高的47級則稱為核子事故。


 


爐心融解屬於第5級,日本福島核電廠震災後的核子事故到今日上午為止判斷是屬於第4級,算是相當嚴重,世界各國只要有核能發電的國家都將深受其害,因為日後興建新的核能電廠,恐會受到更激烈的「反核」抗爭。


 


核能事件分級制度有三種不同的分級準則(criteria)。


在這三種分級準則中,僅有第一種「廠外衝擊」準則會對民眾有直接的影響,在這一準則中,最低的一級表示有放射性物質釋放出核能廠(或其他核能設備)以外,其外洩出來的放射線物質的劑量是一般人一年所能接受到的劑量限值十分之一內。此一準則最高的一級為第7級,表示發生最嚴重意外事故,放射性物質大量外釋,對民眾的健康及環境有嚴重的影響。


 


第二種準則為「廠內衝擊」準則,是以事件發生後對核子設施廠內的影響程度來劃分,級數由第2 (工作人員超曝露或廠內大量污染擴散)至第5 (反應爐爐心嚴重熔毀)


 


第三種準則為「深度防禦」準則,是安全系統受損程度來判別其級數。


 


原能會在對外界公布異常事件資料時,會仿照氣象單位區分颱風為輕度、中度、強烈之方式,將第0級事件稱為「未達級數事件」,第一級稱為「異常警示事件」,第二級稱為「偶發事件」,第三級稱為「嚴重事件」,第四級稱為「廠區意外事故」,第五級稱為「廠外意外事故」,第六級稱為「嚴重意外事故」,第七級稱為「最嚴重意外事故」。


 


1993320我國核二廠二號機於大修中執行用控制棒傳送作業,因控制棒吊至接近水面位置,造成工作人員約1 小時內接受之劑量超過法定年劑量限值事件。依廠內衝擊程度準則,判為3級。


 


1993429我國核三廠一號機年度大修時,因值班人員機警度不夠且反應不當,造成用過燃料填換池水位下降、廠區內非預期的區域重大污染及約5000加侖之放射性廢水排至廠外海域事件。依廠外衝擊準則,放射性物質外釋對民眾之影響微小,判定此事件為2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urphywu1206 的頭像
    murphywu1206

    生門古法洗髓功

    murphywu1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