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業教父徐重仁自從於7-Eleven總經理一職退下後,沒有任何公開發言。「過去已經過去,重要的是,未來能做什麼貢獻?」
他念茲在茲的是,要將工作三十五年的心法,分享給從製造轉型服務的台灣社會,更希望能幫助年輕人勇敢創業。
十月,徐重仁退休後的第一本書《流通教父徐重仁青春筆記》,由《天下雜誌》出版,在此搶先刊出部份書摘。
同時,從下一期開始,徐重仁專欄也將在《天下雜誌》登場,分享他對於美、日、台服務業的趨勢洞察。
問:回顧你人生階段中,哪一段最快樂?
答:當然,創業比較辛苦。但那時,大家都很熱情,有年輕的朝氣,所以,不覺得辛苦。
四十歲事業穩定後,就想如何開拓新事業、引進很多國外品牌:星巴克、統一午茶風光(Afternoon Tea)。康是美則是自創品牌。
對我來說,與7-Eleven不一樣的商業模式,帶給我很多新觀念。
第一,因為與國外不同產業的品牌公司接軌,可跳脫出便利商店的領域。
第二,美國之外,我們也就近學習日本。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我們比較接近。結合美、日的優點,加上本土化,創造出獨特的經營模式。
我的人生過得很充實,就是不斷地在挑戰、面對新事物。
以台灣產業來看,統一超商集團是比較特別的。從國外文獻得知,我們所經營的事業,涵蓋範圍廣泛。最近,日本企業也逐漸朝這個方向在變。例如,日本做零食的廠商,以前不會想到自己開店。現在,Karubi也開很多實驗小店,讓顧客看到在小小的店內,零食的生產流程。而且,還讓顧客免費試吃,引起注意。
過去,無論日本或美國的產業,分工很細。做零售,就只做零售;做生產,只做生產。現在,製造業也跨足零售業,而台灣老早就這樣做了。
這是時空背景所產生的結果。但是,回顧起來,我們似乎有先見之明,對未來擬出規劃完整的藍圖。
事實上,並非原先就這麼有計劃,而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架構出來的。架構後,集團內有許多事業單位,可以共用這些基礎設施。
而且,透過集團內的資源共用,讓弱小的公司,有好轉的機會。但是,每個企業都要認知:如何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能一味地依靠集團的支撐。
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
我常告訴部屬:「生意不好時,你們就想利用7-Eleven的通路。這樣不行。你們一定要知道,自己核心競爭力是什麼?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家麵包店,7-Eleven會買你的中秋節禮品,以及特殊節日的預購商品。光靠7-Eleven給你的營業收入,就可以暫時地吸一口營養劑。但是,你不能一直靠7-Eleven。」
任何企業都要思考:自己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以統一藥品的面膜為例,我說:「你不能只靠一個面膜,應該要想,顧客需要什麼?以及你能做什麼東西?」
若把當年的統一超商,看作是一個面臨死亡的個體,你就要思考,它為什麼會這麼慘?
你要想:它原來體內的各器官,都已不行了,所以,必須要切除。
這是一種注射營養劑的概念。你有一些新的想法、新的商品概念,就在為它動手術後,再提供營養劑或保養品。等它逐漸恢復體力後,再來看,你的空間與機會在哪裡?
當你有體力,不像快要死的人了,你就要思考:「我已經恢復健康了,接下來,如何讓我的體力更好?」
就像你喝了人蔘後,體力會更好。對企業,就是要注入良質因子,然後,排除不良因子。
以前,我們在找店時,我都自己去找,然後,再帶部屬去看。部屬會覺得:「反正徐總決定,就行了。」有時,他們會拉我一起去,問我:「這家店,可以嗎?」我說:「你們這樣不行,因為這麼做,你們會失去信心。你們要自己學習成長。」
我常舉這個例子。當年,在陽明山文化大學附近,開了一家店,大家其實很害怕。但是,我說:「沒關係,這個,我來負責。萬一必須關掉,就關掉吧。」
後來,他們發現,那裡是一個很好的地點。
以前,我們加盟店開了後,都會擔心,「萬一沒有顧客上門,我開了這家店,要怎麼處理?」所以,會害怕。但是,當你做了一陣子後,你會更進步。人都是這樣。
消費者無法告訴你要什麼
7-Eleven像一部動力車,不斷地在往前推進。不是說它很安定、很好,而是不斷地在動。
原理是要不斷地思考:現在,消費者需要什麼?舉例說,大家會覺得奇怪,為什麼7-Eleven賣涼感內衣?這牽涉到更原點的東西:消費者內心的需求。
如果你常看不到消費者的內心需求,消費者也無法對你講清楚。
我常舉這個例子。小嬰兒哭了,但是,是為了什麼哭呢?是肚子餓呢?還是發燒?或尿布濕了?而媽媽又怎麼會知道呢,因為太愛他了嘛。
消費者也一樣。他無法告訴你:「我到底需要什麼?」你大概會想,這東西消費者也許喜歡、可能有這種需求,這是一種概念。
為何在7-Eleven,可以買到高鐵的票?可以用信用卡付帳?消費者都說,到國外以後發現,還是台灣的7-Eleven最方便。
我也講過,所謂人才就是要有熱情、肯學習。你給他機會,他就好好做;但是,如果他不熱情,像是個安逸的人,我就不會讓他去做那個事業。
這樣就夠了。你仔細去觀察統一超商的每一個人,其實本來都不是做這一行的。
基本上,企業是個小社會,也是個小國家。我用這種心情經營企業。
我想過,我將來離開這個工作崗位後,社會上,也許還需要我協助做些事情。
例如,以經營產業而言,台灣的競爭力是什麼?台灣的競爭力,當然是每個企業一起努力。
一個企業,若沒有體力,會死掉。所以,自己要想辦法拯救自己。若拯救不了,如果外面的政府單位或什麼單位,可以協助它,它也會活起來。
為何很多事業做到一半,會倒掉呢?因為,它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境由心轉」解苦海
問:你怎麼看台灣的家族企業?
答:家族企業分兩種。一種純粹是屬於一個家族的,所謂肥水不落外人田。它的格局較小。
另一種聰明的家族企業經營者,他會想:「反正利益共享。我對員工好,如果他們表現不錯,就授權給他們做。」
最後,這個家族企業的老闆,當然是最大的獲利者。有的老闆對員工真的很好,照顧員工的家人與生活或提拔他們。
問:外商呢?你如何看外商與專業經理人的關係?
答:基本上,外商沒有太多的感情。公司大部份都是專業經理人,而運作的體制,也是零件式的。
換句話說,我如果需要某個零件,就置入零件;如果覺得這個零件生鏽了,就會找另一個零件替代。
每個外商都很習慣,今天也許在這裡工作,明天卻在那裡工作。外商公司像是運轉中的龐大機器,你不會覺得有什麼溫情,除非這位老闆有這種想法。
外商公司都講得很清楚,「我現在跟你結婚,但是,十年後,我要跟你離婚。怎麼辦?」
我一直很簡單、也很單純地在工作,沒想過離婚的問題。但是,在這種單純中,可能會遭遇突然襲來的海嘯。那就沒辦法了,因為你無法阻擋。
一個想成為永續經營的企業,該如何做呢?我們必須從長青的角度想。
有本日本的書《創造幸福的企業》提到:什麼是創造幸福的企業呢?我認為,讓員工工作得安心愉快,能產生力量,而且,企業不斷地發展。不是說,你今天做好,明天又說不行。這樣,企業就無法永續。
問:對於人際關係,你是否都很客氣,對自己的挫折與傷痛,是否很快就能釋出?
答:我常講,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像常在宗教書看到的,人生就像苦海。
但是,無論是苦海或幸福的天堂,你還是要活在現實中。你要告訴自己:要過得自在,不要有太多的煩惱與焦慮。儘量不受外力影響。
所謂「境隨心轉」,你一定要隨環境變化,心也要跟著轉。不能一直處在不愉快的情境內,跑不出來。這就是淡定。
人的能源有限,你的能源不能被太多雜事消耗掉。否則,你無法做更偉大的事情。舉例來說,有的人可能花很多時間看報。但是,如果你的時間,都花在看那些娛樂報或八卦報紙,你就沒有多餘的能量,去做其他的事情。
如果你花很多時間看政論節目,你的情緒會受影響,根本沒辦法做你要做的事情。所以,人要注意自己的能源分配。
大家都在談時間分配,但是,我認為,能源的分配,也要做得很好。
問:你如何分配能源?
答:事情簡單化。例如,不要花太多精神,看一個新聞報導。大概重點式地看,可以節省你的能源。
我看影片時也一樣。我如果一直坐在電視前,看一小時影片,能源就消耗太多了。一定要把它縮減。
問:人的時間,應該放在哪些重點上?
答:每個人都不一樣。以年輕上班族來說,就要知道自己工作的核心與重點。舉個更簡單的例子。你身為主管,不能大小事都是你在管,否則,能源都被周遭的小嘍囉給吃掉了。
第一,身為主管,要知道如何徹底地執行自己的策略方向。這是主管必須去引導的。
第二,若部屬沒有世界觀、常識,你就要花心思去補足他們的世界觀和常識。而不是一直跟他說:「你哪裡不對!」
人不可能活在自己的盤算中
問:媒體上,都沒有聽到你要退休的事情,你有什麼話,想跟大家分享?
答:人不可能總活在自己的盤算中。例如,你的想法是這樣,卻不一定能真正做到。每個人都一樣。至於我呢,只要老闆能認同我所做的一切,我就會為這個老闆打拚。
有句話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但是,有時,命運是七分靠天運。因為,如果你碰到的是個好老闆、好環境,你就能順利地走過來。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指的就是這個。
問:你能否給台灣的專業經理人一些建議?
答:現在的時代,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當然,我鼓勵大家創業。如果有同好、或自己本身有才能,你可以為創業做準備。
但是,創業並不那麼容易。你必須要修煉,壯大自己的體力,才能創業。不能一畢業就說要創業。要創業,一定要準備好。
問:當這些人成為老闆後,你會給他們什麼建議?
答:變成老闆後,一定要創造好的企業文化。然後,愛你的員工、重視團隊力量的結合。要知道,不能僅靠你個人的影響力。假設我今天是個年輕人,如果創業成功,就會告誡自己:不能太得意忘形,凡事一定要戰戰兢兢。
留言列表